> 文章列表 > “挽首只自羞”的出处是哪里

“挽首只自羞”的出处是哪里

“挽首只自羞”的出处是哪里

“挽首只自羞”出自宋代赵文的《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归》。

“挽首只自羞”全诗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归》

宋代 赵文

鸳鸯异野鹜,凤凰山鸡

物生各有偶,非偶不并栖。

昔为丛台人,今为圉者妻。

亦知久当弃,无乃太不齐。

同时歌舞人,何异玉与泥。

失身已至斯,违天将安归。

挽首只自羞,有声不敢啼。

何缘梦到君王侧,彻夜不眠闻马嘶。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归》赵文 翻译、赏析和诗意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归》是宋代赵文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鸳鸯离散在陌生的野外,

凤凰并非平凡的山鸡。

万物生来各有伴侣,

非伴侣就不能共栖。

从前是丛台的美人,

如今成了圉人的妻。

也知道早晚会被遗弃,

难道不觉得太不公平吗?

与同时的歌舞伎人相比,

有什么不同,如同玉与泥。

失去贞操已经到了这一步,

违背天命将如何安归?

握住颈项只感到羞耻,

有声音却不敢哭泣。

为何偏偏梦见君王身旁,

整夜不眠听到马嘶。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个邯郸才人的视角,描述了她的不幸命运和内心的痛苦。诗中以鸳鸯和野鹜、凤凰和山鸡作比喻,表达了她与丈夫之间的不匹配和不和谐。她曾经是丛台美人,受到宠爱,但如今成了圉人的妻子,感受到了被遗弃的命运。她感到自己失去了尊严和自由,与歌舞伎人相比,她感到自己如同玉与泥的差距。她羞愧地感受到自己的堕落,同时又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惶恐。她在梦中见到君王,但这种幻觉并没有给她带来安慰,反而加深了她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比喻和意象的运用,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诗中使用了鸳鸯、野鹜、凤凰和山鸡等动物作为比喻,将主人公与丈夫之间的不匹配和命运的不公平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通过对丛台美人与圉人妻子、与歌舞伎人的对比,强调了主人公的境遇和心情的落差。最后,通过梦中见到君王和听到马嘶的描写,进一步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冲突和痛苦的内心世界,引发读者对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它通过对个体命运的表达,折射出宋代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女性的边缘地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