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踪绣迹俱成陈”的出处是哪里
“锦踪绣迹俱成陈”出自宋代郑清之的《次抱拙妆薄命》,这句诗描绘了昔日繁华的消逝,仿佛在提醒我们,美丽与辉煌终究会随着时间而褪色。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总是迷恋短暂的美丽,而忽视了内在的持久价值?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追逐表面的光鲜,却少有人愿意深入挖掘背后的意义。相关答案是: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那些不显眼的地方,比如“叶”而不是“花”。就像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追求即时的成功和快速的满足,却忽视了长期的积累和内在的成长。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不妨从改变视角开始,学会欣赏那些看似平凡却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事物。比如,专注于个人素养的提升,而不是外在的名利。这样,即使“锦踪绣迹俱成陈”,我们依然能拥有不被时间打败的核心竞争力。
“锦踪绣迹俱成陈”出自宋代郑清之的《次抱拙妆薄命》。
“锦踪绣迹俱成陈”全诗
《次抱拙妆薄命》
宋代 郑清之
落花流水何纷纷,三分春色二分尘。
黄鹂绕树恋不得,蝶蜂浪作花都巡。
昨日繁华今寂寞,飘零多属风雨晨。
金谷无人粉香死,锦踪绣迹俱成陈。
世人重花不重叶,林园自此无精神。
东君年少时,酷爱枝头花。
庸奴桃李妾姚魏,满蹊未数黄娘家。
一朝弃背春风老,懒踏长门阶上草。
芳菲特暂欢,颜色不长好。
白头事人那可期,不堪重赋章台诗。
《次抱拙妆薄命》郑清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抱拙妆薄命》是宋代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落花流水何纷纷,
三分春色二分尘。
黄鹂绕树恋不得,
蝶蜂浪作花都巡。
这一句表达了春天的景象,落花随水飘散,春色被尘埃所掩盖。黄鹂围绕树枝,但无法真正拥有,蝴蝶和蜜蜂在花间徜徉。
昨日繁华今寂寞,
飘零多属风雨晨。
金谷无人粉香死,
锦踪绣迹俱成陈。
这一句表达了昔日的繁华景象如今已成寂寞,飘零的花朵多属于风雨之晨。金谷花园无人赏花,花朵凋谢,美丽的景色逐渐消逝。
世人重花不重叶,
林园自此无精神。
东君年少时,
酷爱枝头花。
这一句表达了人们更加看重花朵而不关注叶子,因此林园失去了生机。东君年轻时,热爱枝头的花朵。
庸奴桃李妾姚魏,
满蹊未数黄娘家。
一朝弃背春风老,
懒踏长门阶上草。
这一句描绘了庸俗之人追求桃李之美的过程,他们纵情于黄娘家的风花雪月之中。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逐渐变老,不再去踏上长门阶上的青草。
芳菲特暂欢,
颜色不长好。
白头事人那可期,
不堪重赋章台诗。
这一句表达了美好的事物只能短暂存在,颜色也不会持久鲜艳。对于年迈的人来说,他们无法再期望白头时的美好,也无法再写出像当初在官方文学机构所写的那些优美的诗篇。
《次抱拙妆薄命》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去。诗中通过花朵的凋零、昔日繁华的消逝、人们对美的偏好以及年华老去等形象,揭示了生命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追求表面的美丽而忽视内在的精神是空虚和无意义的。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美好的瞬间的流逝,给人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