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曾是”的出处是哪里
“可怜曾是”这句诗就像一封来自古代的情书,罗志仁在《扬州慢》里深情地吐槽了自己的离别之苦。你有没有在某个瞬间,突然被一首歌或一句话击中,仿佛古人也在为你叹息?
想当年,罗志仁望着扬州的断壁残垣,听着樯干上的燕子叽叽喳喳,那场景就像是在看一场凄美的大片。他感叹:“哎,这美景也曾被野火烧过啊!”这种穿越时空的忧伤,是不是很像我们现在看老照片时的感觉?
不过话说回来,古人写诗是不是都这么爱钻牛角尖?比如李白“举杯邀明月”,结果月亮不搭理他,估计他自己都笑了吧。但罗志仁不一样,他在《扬州慢》里不仅感叹美景,还怀念起了“妙奴”和“秦郎”,这简直就是古代的追星族啊!可惜最后也没见到偶像,只能在潇湘渔笛里寻找慰藉。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人总能在最不起眼的景物中找到灵感?比如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简单几笔就能写出生动的画面。罗志仁的“可怜曾是”也是同样的道理,他用几个简单的词语,就把扬州的沧桑和自己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棵老树、一片落叶,是不是也该想想,它背后的故事和你的故事有什么关联?或许你也能像罗志仁一样,用几个字就写出动人的情感故事。毕竟,古诗词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千年之前的感慨,与我们今天的感受产生共鸣啊!
“可怜曾是”出自宋代罗志仁的《扬州慢》。
“可怜曾是”全诗
《扬州慢》
宋代 罗志仁
危榭摧红,断砖埋玉,定王台下园林。
听樯干燕子,诉别后惊心。
尽江上、青峰好在,可怜曾是,野烧痕深。
付潇湘渔笛,吹残今古锁沈。
妙奴不见,纵秦郎、谁更知音。
正雁妾悲歌,雕奚醉舞,楚户停砧。
化碧旧愁何处,魂归些、晚日阴阴。
渺云平铁坝,凄凉天也沾襟。
《扬州慢》罗志仁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扬州慢》的中文译文为:
危榭倾塌,红砖埋玉,定王台下的园林。
听见了船桅上的燕子声,让我再次惊动了离别之后的心。
沿江而上,青山峰峦美丽,在野火燃烧的痕迹深处可怜。
把心事寄托于潇湘渔笛上,吹奏出今古的禁锢。
我可怜地没有见到妙奴,就算秦郎再好,谁能真正了解她。
正当我为雁妾的悲歌和雕奚的醉舞感到伤心时,楚户的砧杵停在原地。
那些昔日的忧愁又回到心头,魂魄只能归宿于傍晚时分的阴沉之地。
遥看云彩平铺在铁坝上,凄凉的天空也沾湿了衣襟。
诗词《扬州慢》通过描写扬州的景观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在离开扬州后的思绪和情绪。诗中描绘了危榭倾塌、红砖埋玉等景象,以及听到船桅上燕子的声音,勾起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扬州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曾经的悲伤和离别的回忆。整首诗以扬州为背景,通过具象的描写和诗人的情感抒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描绘扬州景观:诗中通过描写危榭摧红、听樯干燕子等景物,展示了扬州的自然美景和独特风貌,给人以美的享受。
2. 表达离别情怀:诗人通过诉说离别后惊动心灵的燕子声,表现了对离别的思念和伤感之情,使读者感同身受,引发共鸣。
3. 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了扬州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使人们可以感受到故乡的温馨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 对人生的感慨:诗中将故乡美景与人生感慨相结合,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传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感慨。
总体来说,《扬州慢》是一首以描绘扬州风景和表达离别之情为主旨的诗词。通过具体描写和深情表达,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